2024年公基常识考点汇总400篇——“天宫课堂第三课”

2024-04-01 16:36:41阅读()

2024年公基常识考点汇总400篇——“天宫课堂第三课”

2022 年 10 月 12 日,“天宫课堂”第三课开讲,神舟十四号乘组航天员陈冬、刘洋、蔡旭哲在“新教室”问天实验舱带来了一场精彩的太空科普课。

一、毛细效应实验

原理:毛细现象

解读:液体表面类似张紧的橡皮膜,如果液面是弯曲的,它就有变平的趋势。因此凹液面对下面的液体施以拉力,使液体沿着管壁上升,当向上的拉力跟管内液柱所受的重力相等时,管内的液体停止上升,达到平衡。植物茎内的运输管道——导管就是植物体内极细的毛细管,它能把土壤里的水分吸上来。此外,生活中的砖块吸水、毛巾吸汗、粉笔吸墨水等都是常见的毛细现象。在天宫课堂上,航天员展示的毛细现象比在地球上更显著,这是因为在空间站内处于微重力环境,忽 略 液体重 力, 管 内 的 凹 液 面 所 受 到 的 向 上 的 拉 力 可 以 拉 着 水 一 直 上 升 , 直 到 管口。

二、水球变“懒”实验

原理:水的表面张力

解读:水球的形成是由于水的表面张力作用的结果。把空心铁球放入水球后,由于是微重力环境,铁球几乎不受重力,但水对钢球存在粘滞力,所以铁球不会掉下来。当水球中加入空心铁球后,二者组合成了液固混合体,由于物体振动幅度与质量成反比,所以当水球质量增大时,混合体振动幅度减小。此时,其固有振动频率也会减小新途径教育

三、太空趣味饮水

原理:大气压强

解读:在微重力条件下,水会凝结成圆球状漂浮在空中,就算把杯子倒转,水也不会自动流进嘴里。因此,航天员喝的水都是装在袋形容器中的,其上还安装有一个带盖子的吸管,航天员喝水时可以直接把盖子打开用吸管吸水。在空间站内是有一个标准大气压的,当航天员吸走吸管里的空气时,吸管内部气压变小,外界气压就会将水压入气压小的吸管,水就进入嘴里。由于处在微重力环境中,几乎不用考虑水受到的重力,所以只靠吮吸作用,就可以用 2 米长的吸管轻松喝到水。

四、会掉头的扳手

原理:贾尼别科夫定理

解读:实验中,两个扳手的旋转方式不同、质量分布不同,所以出现了不同的掉头现象。一个刚体绕着它转动惯量最大的主轴(第一主轴),或转动惯量最小的主轴(第三主轴)旋转时是稳定的,而绕着中间轴(第二主轴)旋转时则是不稳定的新途径教育

【例】2022 年 10 月 12 日,“天宫课堂”第三课开讲。在太空中,将三根粗细不同的塑料管同时放在水中,最细管子内的液面飞速到达顶端,该现象可以用( )来解释。

A.角动量守衡

B.太空失重

C.大气压强

D.毛细现象

【答案】D。

【解析】在天宫课堂上,航天员展示是毛细现象。在空间站内处于微重力环境,忽略液体重力,管内的凹液面所受到的向上的拉力可以拉着水一直上升,直到管口。

新途径教育


扫一扫,手机继续看
特别声明:文章多为招考官网转载,如有侵权请联系!
部分数据为山东新途径教育(https://www.sdxtjzj.cn/)收集整理,转载或复制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