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基常识考点汇总【人文篇】—— 二十四节气
2024-01-10 16:10:42阅读()公基常识考点汇总【人文篇】—— 二十四节气
一、产生原因
由于地球的公转,产生了四季的变化,一年有十二个月,每隔 15 天一个节气,一年一共有二十四个节气。
二、历史进程
二十四节气起源黄河流域,开始于西周,至春秋战国基本定型,最后完成于西汉。就现有文献来看,完整意义上的“二十四节气”最早出现在汉代道家经典《淮南子》中。就历法而言,西汉由邓平等制定的《太初历》最早把二十四节气订于历法,明确了二十四节气的天文位置。2016 年 11 月 30 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委员会第十一届常会通过审议,把二十四节气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二十四节气”在国际气象界,这一时间认知体系被誉为“中国的第五大发明”。
三、二十四节气内容
春季:立春、雨水、惊蛰、春分、清明、谷雨
夏季:立夏、小满、芒种、夏至、小暑、大暑
秋季:立秋、处暑、白露、秋分、寒露、霜降
冬季:立冬、小雪、大雪、冬至、小寒、大寒
四、节气歌
春雨惊春清谷天,夏满芒夏暑相连,
秋处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
每月两节不变更,最多相差一两天。
上半年来六廿一,下半年来八廿三。
五、节气内涵
立春:“立”是“开始”的意思。
雨水:降水量逐渐增多了。
惊蛰:而“惊蛰”即上天以打雷惊醒蛰居动物的日子。
春分:春分这一天太阳直射赤道,昼夜等长山东新途径
清明:吐故纳新、生气旺盛、气温升高,万物皆洁齐,大地呈现春和景明之象。
谷雨:谷雨是春季最后一个节气,谷雨到来意味着寒潮天气基本结束,播种移苗、埯瓜点豆的最佳时节。
立夏:是夏天的开始。
小满:夏熟作物籽粒已开始饱满,没有成熟,相当乳熟后期,叫小满。
芒种:“芒种”“忙着种”,正是散播播种的时候。
夏至:太阳直射北回归线,白昼最长。
小暑:天气开始炎热,但还没到最热。
大暑:“小暑大暑,上蒸下煮”中国大部分地区为一年最热时期,也是喜热作物生长速度最快的时期。
立秋:秋天开始之意。
处暑:处暑的“处”是指“出”,“夏天暑热正式终止”。
白露:天气渐转凉,会在清晨的地面和叶子上有许多露珠。
秋分:日光直射赤道,形成昼夜等长。
寒露:寒露是气候从凉爽到寒冷的过渡。
霜降:天气渐冷、初霜出现的意思,是秋季的最后一个节气。
立冬:冬季来临。
小雪:气温下降,但大地尚未过于寒冷,虽开始降雪,但雪量不大。
大雪:大雪的意思是天气更冷,降雪的可能性比小雪时更大了。
冬至:太阳直射南回归线,北半球的白昼达到最短,且越往北白昼越短。
小寒:标志着开始进入一年中最寒冷的日子。
大寒:是中国大部分地区一年中的最冷时期。
六、二十四节气反映的现象
表示寒来暑往变化的有:立春、春分、立夏、夏至、立秋、秋分、立冬、冬至
八个节气;
象征温度变化的有:小暑、大暑、处暑、小寒、大寒五个节气;反映降水量的则是:雨水、谷雨、白露、寒露、霜降、小雪、大雪七个节气;反应物候现象或农事活动的节气有:惊蛰、清明、小满、芒种四个节气。
【例】二十四节气是我国古代人民智慧的结晶,下列有关二十四节气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夏至日昼夜等长
B.处暑是一年中最热的时候
C.清明既是节气也是节日
D.二十四节气中反映季节变化的有 4 种节气
【答案】C。
【解析】A 项错误,当太阳直射赤道时,全球昼夜等长,此时的节气是春分或秋分。夏至时,太阳直射北回归线,此时是北半球一年中白天最长、夜晚最短的时候。B 项错误,二十四节气中,大暑是一年中天气最热的时候。“处”表示躲藏、终止,处暑即“出暑”,是秋天的节日,是炎热离开的意思。C 项正确,清明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五个节气,也是中国传统节日之一,扫墓祭祖与踏青郊游是清明节的两大礼俗主题。D 项错误,从二十四节气的命名可以看出季节的划分,其中立春、立夏、立秋、立冬、春分、夏至、秋分、冬至 8 个节气是用来反映季节变化的
扫一扫,手机继续看
部分数据为山东新途径教育(https://www.sdxtjzj.cn/)收集整理,转载或复制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