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基常识考点汇总【人文篇】—— 战国四公子
2024-01-10 15:34:55阅读()公基常识考点汇总【人文篇】—— 战国四公子
战国四公子,亦称战国四君,是指孟尝君田文、平原君赵胜、信陵君魏无忌与春申君黄歇。战国时代末期,秦国越来越强大,各诸侯国贵族为了对付秦国的入侵和挽救本国的灭亡,竭力网罗人才。他们礼贤下士,广招宾客,以扩大自己的势力,因此养“士”(包括学士、方士、策士或术士以及食客)之风盛行。当时,以养“士”著称的有魏国的信陵君魏无忌、赵国的平原君赵胜、楚国的春申君黄歇、齐国的孟尝君田文。因其四人都是礼贤下士、结交宾客之人(注:除春申君以外,其余三人皆是君王后代),后人称之为“战国四公子”。
一、魏国—信陵君魏无忌
魏国公子信陵君无忌,是魏昭王的小儿子,门下养食客三千。魏安釐王二十年(前 257 年),秦兵围赵都邯郸(今属河北省),赵向魏求救。魏遣将军晋鄙救赵,半途停留不进。他设法窃得兵符,带勇士朱亥至军中击杀晋鄙,夺取兵权,解赵之围。后十年,为上将军,联合五国击退秦将蒙骜的进攻。魏无忌合纵攻秦胜利后,声威大震,各诸侯都向他进献兵法。魏无忌将其编写成书,后世称为《魏公子兵法》。《汉书·艺文志》有《魏公子》(《魏公子兵法》)二十一篇、图十卷,今佚。
相关典故成语:
窃符救赵:即魏安釐王二十年,秦将围困邯郸,魏国害怕不敢出兵救赵。情急之下,信陵君借魏王姬妾如姬之手窃得兵符,夺取兵权,完成了救赵的使命。该典故出自《史记·魏公子列传》。
二、赵国—平原君赵胜
赵国平原君赵胜赵武灵王之子,惠文王之弟。前面提到的窃符救赵就是因为信陵君的姐姐嫁给了赵胜。在后来孝成王七年,秦国在长平大败赵国军队,进兵围攻邯郸。赵国派平原君向楚国请求救援,门下食客毛遂自荐,凭借自己的勇和谋而迫使楚国与赵国签订了盟约。因此,毛遂自荐讲的是平原君和毛遂的故事。
相关典故成语:
毛遂自荐:毛遂自荐指毛遂自我推荐担当重任,跟随平原君前往楚国游说并成功说服楚王的故事。该典故出自《史记·平原君虞卿列传》
三、齐国—孟尝君田文
齐国孟尝君田文,名文,又称文子、薛文、薛公。战国时齐国临淄(今山东省淄博市临淄区)人。父亲靖郭君田婴子,祖父齐威王。食客数千人,诸侯宾客及亡人有罪者,乃至鸡鸣狗盗之徒,无贫贵贱,皆招致之。齐湣王时,任齐相,采取远交近攻策略,联合韩、魏攻楚、燕。齐湣王七年(前 294 年)因田甲叛乱事,田文退居薛邑。齐湣王十七年(公元前 284 年),田文任魏相,发兵联合燕、赵攻齐山东新途径
相关典故成语:
鸡鸣狗盗:鸡鸣狗盗即学鸡鸣叫以骗人,装成狗的样子盗窃;后来比喻低贱卑下的技能或行为,或指具有这种技能或行为的人,含贬义。该典故出自《史记·孟尝君列传》。
四、楚国—春申君黄歇
楚国公子春申君黄歇,以辩才扬名。战国四君子,一般都是出生王室中人,但是黄歇因为救楚国太子有功,在后来楚国公子当上楚公之后就拜黄歇为国相,封为春申君。从此黄歇辅国持权二十五年,荣宠不衰。但是,后来楚王病重,楚国的国舅李园想取代黄歇的地位,于是暗中豢养了刺客准备刺杀黄歇。黄歇的门客朱英得到了这个消息,提醒黄歇注意李园的动向,但黄歇没有理会朱英的警告。不久被李园所杀。司马迁评论这段史实时说道:“当断不断,反受其乱,这不正是春申君没有听从朱英的劝告而造成了恶果吗?”因此,春申君因为自己当时不听自己家臣的劝诫最终命丧黄泉。
相关典故成语:
毋望之祸,意思是平白无故受到的灾祸或损害。出自《史记·春申君传》
扫一扫,手机继续看
部分数据为山东新途径教育(https://www.sdxtjzj.cn/)收集整理,转载或复制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