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分写作素材—中国精神 “三牛精神”

2025-04-15 16:46:25阅读()



广告1
事业单位资料共享群
广告2
公职资料共享群
面试资料共享群
广告4
扫码咨询

【精神解读】

“三牛”精神是指为民服务孺子牛、创新发展拓荒牛、艰苦奋斗老黄牛的精神。

在全国政协 2021 新年茶话会上,习总书记强调要发扬为民服务孺子牛、创新发展拓荒牛、艰苦奋斗老黄牛的精神,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上奋勇前进。

大地回暖,风雨送春归。瑞气盈门,新春赞“三牛”。

几千年来牛与人类相伴、服务人类,其卓越之品性世人美誉。一是勤劳忠实。它憨厚驯良、老幼善近。不管严冬酷暑,犁田耙地,惓惓耕作,不敢懈怠。

二是任劳任怨。它晨雾行、暮雨归。千顷万亩犁不尽,一生一世阡陌行。身身汗雨、蹄蹄泥淖,为而不语、苦而无怨。三是潇洒豪迈。它踏过之处会留下那沉稳深刻的蹄印,所行之路从不回首。它傲角视天、脚踏实地,可谓豪情壮志、气宇昂昂。暇时牧童驮背。闻笛踱幽、安得谧静。

牛是勤劳朴实、力量和豪气的象征。

由孜孜不倦、默默奉献的牛之品性,我联想到了新长征路上那些勤劳笃实、锐意进取、赤诚奉献,深受世人尊崇的时代楷模。他们那种践行为民服务宗旨,鞠躬尽瘁,献身事业,俯首甘为孺子牛的精神;那种披荆斩棘,前仆后继,攻坚克难,不辱使命,创新发展的拓荒牛精神;那种发扬传统,休戚与共,永葆初心,艰苦卓绝,本色不移的老黄牛精神,是多么的可钦!可赞!

“三牛精神”源于魂,达于根。高天厚土、气卷万山、意象恢宏。其精神之壮美、妍森必将果满华夏也!

【典型事例】

1、孺子牛:“宁死不屈”雕塑

1927 年以后,雨花台沦为国民党统治者屠杀共产党人和革命志士的刑场。

新中国成立后,在此兴建烈士陵园,陵园纪念碑前矗立有一尊以“宁死不屈”

为主题的青铜塑像,彰显雨花烈士生的伟大,死的壮烈。

南京地下党组织在敌人的心脏地区潜伏下来为党秘密工作,曾经历 8 次

大破坏,革命志士在白色恐怖面前没有任何退缩,前仆后继,在雨花台留下姓

名的烈士就有1519 名。他们中的很多人是在受过敌人的酷刑之后,仍然顽强

不屈,最终以常人难以想象的方式壮烈牺牲。

正如入党誓词最后一句所言“为共产主义奋斗终身,随时准备为党和人民

牺牲一切,永不叛党。”

2、拓荒牛:以身试药顾方舟

中国著名病毒学专家,我国脊髓灰质炎疫苗研发生产的拓荒者。2019 年

1 月逝世。1957 年,31 岁的病毒学家顾方舟临危受命研制脊髓灰质炎疫苗。

为加快进度,他举家搬到云南大山深处的科研所,在疫苗问世后,顾方舟和同

事们除在动物身上试验,还自己以身试药,为尽快确定安全性,顾方舟还偷偷

隐瞒家里人,喂自己孩子疫苗。1965 年,脊髓灰质炎疫苗向全国推广以来,

“脊灰”的年平均发病率从 1949 年的十万分之 4.06,下降到 1993 年的十万

分之0.046,使数十万儿童免于致残。2000 年,世卫组织宣布中国为无脊灰状态。

3、老黄牛:塞罕坝沙漠变绿洲

因此前的过度开垦和连年的战争,到新中国建立初,蒙冀之交的塞罕坝已

变成了人迹罕至的茫茫荒原,“一年一场风,从春刮到冬,地上都是沙,百里

不见树。”1962 年,为改变“风沙紧逼北京城”的严峻形势,林业部建立了塞

罕坝机械林场。127 名大中专毕业生与林场原有 242 名干部职工一起组成了

369 人的创业队伍,第一代塞罕坝造林人没有饮用水,他们就化雪水用;粮食

匮乏,他们就吃黑莜面加野菜。许多人都患上了心脑血管,类风湿等疾病,由

于没有医院,得不到及时的治疗,这一代造林人的平均寿命只有 52 岁。

55 年来,几代塞罕坝人以超乎想象的牺牲和意志苦干实干,从一棵树到

百万亩林海,全林场 4.8 亿棵树,相当于每 3 个中国人种下一棵,可绕地球

12 圈半,每年为京津地区输送净水 1.37 亿立方米,释放氧气 55 万吨,是守

卫京津的生态屏障。上世纪 50 年代北京年平均沙尘天数为 56.2 天,现在已

经下降到10.1 天,这个巨变背后,是塞罕坝的功劳。


扫一扫,手机继续看
特别声明:文章多为招考官网转载,如有侵权请联系!
部分数据为山东新途径教育(https://www.sdxtjzj.cn/)收集整理,转载或复制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