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构化面试全方案》大国重器;火星探测器—天问一号
2024-04-27 13:43:00阅读()火星探测器—天问一号
天问一号是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总研制的探测器,负责执行中国第一次自主火星探测任务。2020 年7 月23 日12时41分,“天问一号”由长征五号运载火箭在海南文昌航天发射场成功发射。2021 年5 月择机实施降轨,着陆巡视器与环绕器分离,软着陆火星表面,火星车驶离着陆平台,开展巡视探测等工作。山东新途径教育官网
2021年6 月11 日,中国国家航天局举行了天问一号探测器着陆火星首批科学影像图揭幕仪式,公布了由“祝融号”火星车拍摄的着陆点全景、火星地形地貌、“中国印迹”和“着巡合影”等影像图。首批科学影像图的发布,标志着中国首次火星探测任务取得圆满成功。山东新途径教育官网
自主创新/国力提升
2020年7月23日,长征五号运载火箭成功发射火星探测器,迈出了我国行星探测的 第一步。南航航天学院张子健副教授介绍,火星探测器信标装置相当于“黑匣子”加上“信标系统”,能够在高强度冲击、极寒等极端环境下开展数据通信保障,主要在火星探测器着陆时进行通信保障,无论在国内还是国外都称得上是“首创”。知难而进/敢于攀峰/不畏牺牲山东新途径教育官网
2018 年8 月,火星应急信标装置研制团队在南航正式成立,详细设计方案于2019 年4月评审通过,经过六个月的研制与技术攻关,11 月底正样产品顺利投产,2020 年4 月信标装置正式交付。南航火星应急信标团队总设计师陈金宝介绍,为了让高冲击试验可控、可测地进行,团队采用了五种试验验证工作的冲击方案。第一种方案需要近距离测量信标的参数,但由于信标位置的不可预知性,团队成员需要冒着被砸伤的风险,坚守在试验场第一线,进行参数的测量。团队“摸着石头过河”,经过无数次摸索,克服了种种困难,进行了第五种试验方案的验证工作。终于,在团队所有成员的共同努力下,第五种试验方案达到了各种指标,试验验证工作圆满完成。山东新途径教育官网
青年有担当、能吃苦、能战斗/同舟共济
研制团队共10人,平均年龄35岁在研制过程中,除了要攻关技术难题,团队成员还面临着工作、家庭、生活等多方面的压力。研制团队共10 人,平均年龄35 岁,成员中有不少是青年教师。由于信标研制的任务重、时间紧,今年的春节正值疫情高发期,团队成员不约而同地放弃难得的休假,来学校集同办公,并与航天五院火星探测项目办协商交付计划和实验资源。大年初五,部分团队成员就回到南京开始工作。疫情期间,为了避免影响家人,老师们出差回到南京后都会进行自我隔离,很多老师都会睡在实验室中。山东新途径教育官网
不怕失败/勤于探索/百折不挠
十年前的秋天,俄罗斯“福布斯—土壤”火星探测器发射失败,随之失联的,还有搭载于其上的中国火星探测计划第一颗探测器——“萤火一号”,“很难过。”和所有参与“萤火一号”载荷研制的科研人员一样,中科院国家空间科学中心研究员张爱兵心里不甘却又无奈。“萤火一号”上的等离子体探测包,就由他们团队研制。2015 年9 月,这支团队重整旗鼓,承担起中国第一次自主火星探测任务“天问一号”的载荷任务,负责研制火星离子与中性粒子分析仪。前不久,“天问一号”成功传回高清火星照让大家兴奋不已。
尊重规律/科学求实/攻坚克难
为了确保探测器的可靠性,研制团队开展了大量的试验验证,除了常规的力、热等试验外,还要完成气动外形,防热烧蚀,悬停避障、缓速下降及着陆,火星车内场、外场等系统、分系统及单机级专项试验,验证任务极其繁重。据航天科技集团五院深空探测专家介绍,这些专项试验不但试验方法、方案确定难,而且火星环境模拟、试验实施、试验结果判定等难度也很大。此外,试验验证的充分性、有效性、覆盖性以及试验仿真验证的难度也极大。山东新途径教育官网
扫一扫,手机继续看
部分数据为山东新途径教育(https://www.sdxtjzj.cn/)收集整理,转载或复制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