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构化面试全方案》时代楷模;国家援鄂抗疫医疗队

2024-04-26 14:25:16阅读()

国家援鄂抗疫医疗队

国家援鄂抗疫医疗队,由北京医院、北京协和医院、中日友好医院、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北京大学第三医院联合组成。2020 年9 月23 日,被中共中央宣传部授予“时代楷模”称号。山东新途径教育官网

敢于担当

长长的就诊队伍、超员的病房......2020 年初,面对突如其来的疫情,国家援鄂抗疫医疗队挺身而出,逆风驰援武汉。“我不知道你是谁,但是我知道你为了谁。”

在重症监护室、在病毒肆虐时,每一件防护服上都有一个不朽的名字,每个名字都一笔一划地承载着医者的担当、患者的希望。他们操作精细专业、行动争分夺秒,一次次无悔的付出,书写了医者的担当,对人民赤诚,对生命敬佑,这是医者的使命与担当,更是一个国家的磅礴伟力。

得知患者多、病情重,刚刚下了夜班又折回医院支援到凌晨,是担当;忍住大汗、头痛、胸闷、急促心跳,以及如百爪挠心的饥渴感和胃痛,是担当;近距离护理气管插管患者,为患者排痰、翻身、协助大小便,也是担当。在被雾气和汗水打湿的护目镜背后,一位位白衣天使牵挂患者的目光,就是千万患者的希望之光,向险而行、无悔担当,英雄正是这般模样。山东新途径教育官网

无私奉献

广大医务人员在抗疫斗争中白衣为甲、逆行出征,舍生忘死挽救生命,诠释了医者仁心和大爱无疆。穿上厚重的防护服,戴上口罩、面罩和3 层医用手套......白衣战士们脸上留下的口罩勒痕,是逆行战疫的勋章。危险的重症救治,艰难的生死博弈,国家援鄂医疗队用精湛的医术和争分夺秒的抢救彰显了医者仁心;不分昼夜的前仆后继,舍弃小家的义务反顾,他们更用舍生忘死的无我之姿与奉献精神让“国家”二字力重千钧。

团结协作

1月23日,武汉“封城”。同一天,北京协和医院党委发出致全体党员的公开信,短短18 小时内,全院3306名同志报名请战。第一时间选派呼吸、感染、重症专业精兵强将奔赴湖北,48 小时内完成重症病房改造,整建制接管重症病房......一个个驰援瞬间,展现出“风暴眼”中的“协和速度”。告别家人,转身逆行,一个个平凡的身影挺身而出,开启了以生命赴使命的征程。山东新途径教育官网

面对未知病毒,如何群策群力、拧成一股绳?医疗队组建前线核心组,每晚8 点召开工作例会,针对临床问题,不断优化调整诊疗策略。

面对复杂病情,如何保证救治规范化制度化?医疗队因地制宜建立起40 多项规章制度,强调“到病人床边去”。

面对重症患者,如何保证个体施治有效性?医疗队采用多学科协作、全方位个性化的治疗方案,形成“一人一策”。山东新途径教育官网

坚毅/不放弃

拼尽全力,不放弃任何可能的希望。这天,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国家援鄂抗疫医疗队接管的病房里出现紧急情况:患者徐伯伯入院时病情危重,虽经全力救治,但病情仍然不见好转。专家组会诊后决定尽快进行气管插管,有创呼吸机辅助通气治疗,刚下夜班的麻醉师姜华,接到医院电话,立刻乘车返回病房。一切准备就绪,患者气道开放,避开涌出的大量口腔分泌物,姜华娴熟地用喉镜挑起会厌、拔出导芯、放置牙垫、气囊充气,2 分钟内一气呵成,固定好气管导管、接上呼吸机、调整好参数,患者各项指标随之出现了改善。山东新途径教育官网

中国智慧

中日友好医院副院长曹彬带领科研团队及时总结患者临床特征、救治经验,参与编写第一版新冠肺炎诊疗方案,在医学期刊《柳叶刀》发表治疗重症患者的临床试验结果,向全球传递了中国声音、中国智慧、中国经验,为世界各国防控政策制定提供科学依据。

精细

危险面前,他们用实际行动诠释“争分夺秒”。北京大学第三医院的护士们在每次上班前,都会通过微信工作群提前了解患者情况,明确每一位患者的护理要点,保证每次接触患者都是有计划地进行,为患者提供更精准的护理,同时也避免体力的浪费、降低物资的消耗。山东新途径教育官网

打开北京大学第一医院驰援护士的工作记录,长长一串任务清单令人吃惊:护理评估、病情观察、呼吸道管理、管道护理、饮食营养、皮肤护理等,各个大项的工作内容又被细分为一个个小项,变为更精细和专业的操作要求。


扫一扫,手机继续看
特别声明:文章多为招考官网转载,如有侵权请联系!
部分数据为山东新途径教育(https://www.sdxtjzj.cn/)收集整理,转载或复制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