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构化面试全方案》人物解读;勇于担当/甘于奉献

2024-04-22 11:28:30阅读()

勇于担当/甘于奉献

杜富国说“当兵就要随时准备上战场,上了战场就可能会有牺牲,如果我们不把雷患排除,边境百姓就永远得不到安宁。”

在杀机四伏的雷场,谁多排一颗雷,经受的危险就多一分。杜富国经历的危险高于其他战友,原因无它:他总是抢着上。

在马嘿雷场,杜富国曾经排除1 枚脸盆大小的59 式反坦克地雷。大山密林,人都很难上来,为什么会埋反坦克地雷?杜富国知道这颗雷的危险怪异,把同组作业的班长许猛甩一边:“班长,让我来!”排除后才发现,这个“大家伙”的顶端凹陷,这是一枚精心布设的诡计雷!在四号洞雷场,战士唐世杰探到10 多枚引信朝下、高度危险的火箭弹。“我技术比你好,让我来”,杜富国让战友退到安全地域,独自上前处理;在八里河东山某雷场,班长刘贵涛探到1 枚罕见而危险的抛撒雷。没等刘贵涛命令杜富国撤下,杜富国已匍匐到地雷前,“班长,这种小事,让我来就行了。”山东新途径教育官网

杜富国负伤后,有人问:“你为什么会用身体为战友挡弹片?”杜富国说:“我和战友是以命相托的兄弟,换了是谁,都会这样做。”他利用休息时间,为队里修水电、修门窗、修设备,成为出色的“三小工”;战友有困难,他时常拿出300、500 元乃至上万元支援;在驻地,他常常为乡亲铺路坑、搬物资、修水电。他说:“活总要有人干,我多干一点,大伙就好一些。”

在雷场,杜富国干的活也总是最多,背的装备总是最沉。队长李华健说,“‘杜富国’这三个字,是对讲机里呼叫频率最高的。他总是忙不完,大家都叫他‘雷场小马达’。”

马嘿雷场山高坡陡、荆棘密布,来回有6 公里山路,扫雷兵得背着爆破筒一步一步往山上挪。一个弹药箱27.5公斤重,每次杜富国都要争着扛两箱,有时候还后面背两箱,前面再抱一箱。他的肩膀被背带勒出一道道血印,脚底也磨出了血泡。战友心疼他:“少扛点,时间长了,铁打的身体也吃不消。”杜富国笑道:“没得事,我身体好。”

对于军人,敢于担当,为国奉献,不是一句承诺、一声口号,而是在遇到急难险重的工作,发生重大事件时,充分发挥“主心骨”作用,杜富国正是这么做的。杜富国8 年多的军旅,曾有过三次重要选择。山东新途径教育官网

第一次,是参军来到云南某边防团,他原本可以成为一名优秀的边防战士,却选择了参加扫雷。第二次,是来到扫雷队后,队长发现他炊事技术不错,有意安排他当炊事员,他选择到一线扫雷。第三次,是排雷遇险时,他选择了让战友退后,自己独自上前排雷。山东新途径教育官网

排雷兵,是和平年代离死神最近的人。杜富国明明知道,这一次次选择意味着一次次接近死神,为什么仍然这样选择?

答案,写在他的请战书上。2015 年6 月,杜富国当兵第五年。当统帅签发的云南边境第三次大面积扫雷任务下达,他立即报名参加扫雷。在给连队党支部递交的请战书上,他这样写道:“正如我五年前来到中国人民解放军这个光荣集体时的想法一样,那时的我思索着怎样的人生才是真正有意义有价值的。衡量的唯一标准,是真正为国家做了些什么,为百姓做了些什么......我感到,冥冥之中,这就是我的使命。一个声音告诉我:我要去扫雷!”山东新途径教育官网

2018 年11 月16 日,在杜富国负伤的雷场,他的战友以中国军人特有的“手拉手”方式,将最后一块雷场移交给边疆人民耕种。至此,历时3 年多的云南边境第三次大面积扫雷任务宣告结束。山东新途径教育官网

3 年来,扫雷兵们用青春、汗水、热血乃至生命,践行“为人民扫雷,为军旗增辉”的誓言,清除113 块共计57.6 平方公里的雷区,排除地雷和各类爆炸物19.82 万枚,交出了一份优异的答卷!


扫一扫,手机继续看
特别声明:文章多为招考官网转载,如有侵权请联系!
部分数据为山东新途径教育(https://www.sdxtjzj.cn/)收集整理,转载或复制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