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公基常识考点汇总——“生物多样性”
2024-04-11 10:45:40阅读()2024年公基常识考点汇总——“生物多样性”
一、含义
“生物多样性”是生物(动物、植物、微生物)与环境形成的生态复合体以及与此相关的各种生态过程的总和,包括生态系统、物种和基因三个层次。
二、导致生物多样性丧失的原因
生物多样性丧失的直接驱动因素是土地和海洋利用的改变、生物资源利用、气候变化、污染以及外来物种入侵等新途径教育。
三、《生物多样性公约》
1992 年 5 月 22 日,《生物多样性公约》文本在肯尼亚内罗毕通过,1993 年 12 月 29 日正式生效。中国于 1992 年 6 月 11 日签署了这份公约,成为最先签署的国家之一。截至目前,《生物多样性公约》共有 196 个缔约方,是全球签署国家最多的国际环境公约。缔约方大会则是《生物多样性公约》的最高议事和决策机制,每两年召开一次。2021 年 10 月 11 日,联合国《生物多样性公约》第十五次缔约方大会(COP15)于在云南昆明拉开帷幕,主题是“生态文明:共建地球生命共同体”。
四、爱知目标
“爱知目标”是 2010 年在日本爱知县举行的《生物多样性公约》第十次缔约方大会上,国际社会为了应对生物多样性丧失的严峻形势,制定的 2011-2020 年全球生物多样性保护目标新途径教育。
五、《生物多样性公约》
第十五次缔约方大会(COP15)的任务《生物多样性公约》第十五次缔约方大会(COP15)将总结过去十年全球生物多样性履约工作情况,推动达成兼具雄心和务实的“2020 年后全球生物多样性框架”,翻开全球生物多样性保护的新篇章。
扫一扫,手机继续看
部分数据为山东新途径教育(https://www.sdxtjzj.cn/)收集整理,转载或复制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