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公基常识考点汇总——“中国南北极科考站”

2024-04-08 14:01:21阅读()

2024年公基常识考点汇总——“中国南北极科考站”

中国南极科考站包括长城站、中山站、昆仑站和泰山站,以及在恩克斯堡岛在建的第五个科考站中国南极罗斯海新站。

一、长城站

长城站建成于 1985 年 2 月 20 日,坐落在南设得兰群岛乔治王岛;地理位置为:南纬 62 度 12 分59 秒,西经 58 度 57 分 52 秒,是中国在南极建立的第一个科学考察站。长城站现有大型永久建筑 10 座,包括生活栋,科研栋、气象栋、文体栋,发电栋,综合库,食品库等。夏季可容纳 60 人左右考察,冬季可供 20 人左右越冬考察。主要常规科考观测项目有:气象、高分辨卫星云图接收、地震、电离层观测。

二、中山站

中山站建立于 1989 年 2 月 26 日,坐落在南极大陆的拉斯曼谷陵。地理位置为:南纬 69 度 22 分24 秒,东经 76 度 22 分 40 秒。它以中国民主革命的伟大先驱者孙中山先生的名字命名。中山站位于南极大陆沿海,气象要素的变化与长城站差别较大,比长城站寒冷干燥,更具备南极极地气候特点。中山站有极昼和极夜现象,连续白昼时间 54 天,连续黑夜时间 58 天。中山站建筑面积 2700 平方米,配有实验室,配备有相应的分析仪器设备,可供科学考察人员对现场资料和样品进行初步分析研究。中国南极考察队员在中山站全年进行的常规观测项目有气象、电离层、高层大气物理、地磁和地震等新途径教育

三、昆仑站

昆仑站于 2009 年 1 月 27 日胜利建成,是南极内陆冰盖最高点上的科学考察站。昆仑站位于南纬80 度 25 分 01 秒,东经 77 度 06 分 58 秒,高程 4087 米,位于南极内陆冰盖最高点冰穹 A 西南方向约 7.3 公里。

昆仑站的主体建筑内部,实质上就是由 17 个工程舱组成的。每个工程舱大约相当于一个 20 英尺的集装箱(大约 6 米见方)。

为了抵御低温,昆仑站的主体结构全部采用耐低温的不锈钢,在-190°C时仍能正常使用。不锈钢结构和组合式工程舱外,则是复合夹芯的保温板。昆仑站的建成,将标志着我国迈入了南极考察站建设的第一阵营。

四、泰山站

泰山站于 2014 年 2 月 8 日正式建成开站。位于中山站与昆仑站之间的伊丽莎白公主地,距离中山站约 520 公里,海拔高度约 2621 米,年平均温度-36.6 度,可满足 20 人度夏考察生活,总建筑面积 1000 ㎡,使用寿命 15 年,配有固定翼飞机冰雪跑道,是一座南极内陆考察的度夏站。泰山站规模跟昆仑站大体相当。它是一个三层高架结构,高度大概 20 多米,外形很像中国的一个灯笼的造型新途径教育

五、罗斯海新站(在建)

中国第五个南极科考站——罗斯海新站于 2018 年 2 月 7 日在恩克斯堡岛正式选址奠基,2024 年 1月 13 日,南极罗斯海新站主楼主体结构实现封顶。

罗斯海新站位于南极三大湾系之一的罗斯海区域沿岸,面向太平洋扇区,是南极地区岩石圈、冰冻圈、生物圈、大气圈等典型自然地理单元集中相互作用的区域,具有重要的科研价值。

中国北极科考站目前是中国北极黄河站。

一、黄河站

中国北极黄河站,位于北纬 78 度 55 分、东经 11 度 56 分的挪威斯匹次卑尔根群岛的新奥尔松。是中国依据《斯瓦尔巴条约》1925 年缔约国地位而建立的首个北极科考站,成立于 2004 年 7 月28 日新途径教育

中国北极站所“驻扎”的站房,是一座建于 20 世纪 40 年代的二层独栋小楼,原为挪威王湾公司的宿舍楼,总面积约 500 平方米。最值得称道的是,北极黄河站拥有全球极地科考中规模最大的空间物理观测点。黄河站的建成,填补了我国北极科考的一大空白,揭开了我国基地科考事业的新篇章。

新途径教育


扫一扫,手机继续看
特别声明:文章多为招考官网转载,如有侵权请联系!
部分数据为山东新途径教育(https://www.sdxtjzj.cn/)收集整理,转载或复制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