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构化面试全方案》科技工作;默默奉献
2024-04-07 15:56:45阅读()默默奉献
藏身大漠40 载,为国铸“核盾”。1963 年,在哈尔滨军事工程学院进修的,林俊德接到了一个神秘的通知,立刻收拾行囊,启程出发,和他一同出发的还有全国各地,200多位年轻科技人员,几经辗转,他们抵达一个当时在地图上,都还无法找到的地方。这片没有人烟的戈壁,就是位于新疆罗布泊地区。都说原子弹是魔鬼,这个魔鬼到底有多可怕?在爆炸一瞬间周围物体会瞬间分散垮塌,它的冲击力到底有多大?需要一种仪器测试和记录下来,当时,只有25 岁的林俊德,领到了这个“测试魔鬼”的艰巨任务。——担任首颗原子弹冲击波压力自记仪研制小组组长。山东新途径教育官网
1964 年10 月16 日15 时,罗布泊一声巨响,蘑菇云腾空而起,在蘑菇云升腾时的辉煌瞬间,有一个经典画面广为人知,——人们纷纷跳出战壕,将帽子抛在空中,相拥而庆。然而,另一场景却鲜为人知,——当蘑菇云还在不断向上翻滚时,穿着防护服的科技人员,无所畏惧地向核爆中心开进,搜寻记录此次爆炸数据的设备,在那些义无反顾的逆行身影中,就有林俊德。山东新途径教育官网
1966 年,我国为首次氢弹空投爆炸做最后的准备,高空冲击波测量难度更大,仪器要在零下60 摄氏度低温下工作,为了创造低温环境,林俊德和同事们背着仪器,爬上3000米,在零下20 摄氏度的山顶呆了一宿,他们四肢都被冻僵了,但嘴里抱怨的却是,“这温度还能再低点吗?”后来,林俊德带领课题组,将氢气球放飞到高空,进行低温考核,每一次试验都要动员几十个人,在数十公里范围的戈壁滩上找回仪器。
在后来解密的视频中,林俊德激动地说:“这是我们国家进行的一个伟大的事业,自己有幸在一辈子中,为这个工作做点自己微薄的贡献!”世界核爆史上,美国和苏联先后进行了上千次核试验,而中国,只用45 次便实现既定目标,共和国正是因为有像林俊德这样的,最硬的大国脊梁,才用一次次蘑菇云升起,一次次地动山摇,为中国铸就最坚实的核盾。最可靠的安全。山东新途径教育官网
去世前三天,他写下这辈子的最后338 个字,虽然手抖得厉害,但字迹工整,没有一丝潦草,这是他用他最后的时间给学生写下的论文评阅意见。山东新途径教育官网
扫一扫,手机继续看
部分数据为山东新途径教育(https://www.sdxtjzj.cn/)收集整理,转载或复制请注明出处!